营养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有哪些类型(营养不良类型包括哪些)
- 城事
- 2025-04-30
- 1
营养不良分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、微量营养素缺乏和混合型营养不良三种主要类型,与饮食结构失衡、吸收障碍或疾病消耗有关。改善需调整膳食、补充营养素及治疗基础疾病。
1.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
能量与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引发消瘦型或水肿型营养不良。消瘦型表现为体重骤减、肌肉萎缩,常见于长期饥饿人群;水肿型因蛋白质严重缺乏出现四肢水肿、肝大,多由极低蛋白饮食导致。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-1.5克蛋白质摄入,鸡蛋、鱼肉、乳制品是优质来源,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全营养配方粉补充。
2. 微量营养素缺乏铁缺乏导致贫血,出现乏力、面色苍白,动物肝脏、红肉和维生素C搭配食用可提升吸收率;维生素D缺乏引发佝偻病或骨软化,每周3次15分钟日光浴,配合海鱼、强化奶制品摄入;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,选用加碘盐,每周进食海带紫菜等海产品2-3次。孕妇及儿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营养素制剂。
3. 混合型营养不良
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、结核患者常见,既有体重下降又伴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。需采用高蛋白高能量饮食,如每日6餐制,每餐添加坚果酱、奶酪等密度食物,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促进代谢。肠内营养支持可选择短肽型或整蛋白型配方,根据消化功能调整。
定期监测体重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,儿童关注生长曲线变化。老年人、术后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进行营养筛查,存在持续食欲减退或不明原因消瘦时,需排查消化道疾病或内分泌异常。营养干预需持续3-6个月,重度缺乏者需住院进行肠外营养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