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食 > 正文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图为陈国良先生近照

(一)

丽水有一个菜肴,一年三百六十天,天天是主角;

丽水有一个菜肴,只有人说这个菜烹调不到位,没有人说这个菜不好吃。

这就是丽水城里几十年风头不减的名菜“稀卤螟脯”。

推出这个“稀卤螟脯”名菜的人叫陈国良。

(二)

近日,在陈国良先生府邸,我们与他一家亲朋,品赏了得他真传的儿子陈佩武掌勺的“稀卤螟脯”。

一众人等交口相赞中都评说这碗名菜,在丽水城内,无论是婚丧嫁娶,政务商务设宴,“稀卤螟脯”都不会缺席。

在丽水城内,注册餐饮有六百三十多家,按一半店家,每家十桌午晚二碗计算,是每天6300碗,月近二十万碗。

多少碗不一定精确,但这样普遍被接受的菜肴不多。通常,一个菜看上桌,总是有人说“这个菜我不太喜欢”。唯这个名菜是罕有“差评”。

宋•文莹《玉壶》:“上因问曰:食品称珍,何物为最?易简对曰:臣闻物无定味,适口者珍。臣止知蘧汁为美。”

苏易简回宋太宗的话“物无定位,适口为珍”,为褒贬一个菜肴找到最好的注脚,说明对一个菜肴的不同评价是不足为奇的。

而“稀卤螟脯”的奇特之处评价普遍很好。丽水有句俗语叫“统口”,意即评估的划一。

(三)

陈国良先生在新兴菜馆时,有四个拿手好戏的菜肴:稀卤螟脯、炒二冬(冬笋、冬菇)、春卷、芙蓉莲子。

四味菜中,“稀卤螟脯”有传承,但最不被看好。一般认为是不入品的“山粉糊”。

陈国良先生独具慧眼,他说,煎炒蒸煮的名菜研究很多,汤糊类是冷门。“稀卤螟脯”中的墨鱼香味浓郁独具,辅以本地冬笋、冬菇,以及清脆可口的马蹄,还放少许夾心肉末、海味虾仁等,出锅后再加新熬的猪油,高山芫荽,盛入精制瓷碗中,香味扑鼻。一经品尝,味道让人久久不忘。

果然,1964年评选全省“十大名菜”,陈国良先生执意单携“稀卤螟脯”参选。

在杭州“西湖宾馆”,评委品尝后,对“稀卤螟脯”的评价很好。出乎竞争的需要,温州商业局有人提出,“稀卤螟脯”的主材是海货,丽水地方特色不强,不能评上名菜。

陈国良先生在会上慢条斯理辩称:朱元璋在南京研制“全聚德”焖炉烤鸭。明成祖篡位迁都北京,把烤鸭也带到北京。其食材最早也出自金陵。

“稀卤螟脯”这道菜还有重要历史渊源:

宋宣和三年,缙云农民陈希卢以“”为民清,为民富”为口号率领起义猛攻处州,城内农民开城响应,打败了官兵。失败后处州人念念不忘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,烹制了一道起义时吃的“稀卤螟脯”来纪念陈希卢。“稀卤螟脯”谐音“希卢”和“民富”……

会后,“稀卤螟脯”顺利入选浙江“十大名菜”之一。

(四)

如今,“稀卤螟脯”的主材墨鱼越来越少,成本越来越高,主材多由墨鱼改为鱿鱼,因此又叫“稀卤鱿鱼”,其味略逊“稀卤螟脯”,但价低甚多。

如今,八十多岁的陈国良先生已经“功成名就”,在南明湖畔安享晚年。他的“稀卤螟脯”这道名菜也已经传授给陈佩武。陈佩武在父亲传授的基础上,又在研究创新出彩,还获过不少这个行业的奖项。

丽水人也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都在不断推出新品,并且都有不俗表现。市内有一家“稀卤鱿鱼”专号,已开张有年,去品尝过,也很有“吃头”的……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图为陈国良先生又在下“指导棋”。

满口:丽水人舌尖上的“稀卤螟脯”

色香味俱全,还是那碗名菜上桌前……

(图片为潘贵铭摄)